严辉文:谁让高考变成博命游戏

2013年07月04日07:19  中国青年报

  因为高考落榜,四川崇州一个小村庄的复读生杨媛,先是用小刀割静脉,后又吞下3颗农药磷化铝的药丸自杀,20岁的青春永远凋零在大学梦里。(《中国青年报》7月3日)

  又是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悲惨故事,其中有青春和成长的印记,有死亡之神不期而至的残忍,有普通家庭和草根学子的梦想和期待,也演绎着悲剧发生发展的共同一幕……

  每当高考结束,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,类似上述新闻中的人生悲剧,则在不经意间总会再次上演。除了杨媛的不幸故事之外,我们还看到,有女儿高考失利,父亲拉着女儿去跳河的;看到少女高考未上一本线,绝食3天拒不填志愿的。种种悲剧都表明,在没有条件出国留学的平民家庭,落榜的人生压力依然很大。

  诚然,高考是人生一场重要的考试,但它毕竟只是一场升学考试,为什么竟成了一场博命的游戏?

  社会悲剧的背后总会有社会原因,我不想再去扯什么制度来垫底了。不过,我们的教育本身,确实弥漫着一种“成者王侯,败者寇”的逻辑。有一种提法叫“不要输在起跑线上”,家长们很早就开始为孩子去拼抢最优质的教育资源。有一个战术叫“培优”,不给孩子喘息的机会,在学校的十年寒窗苦读之外,还继续通过校外力量加压。有一场战役叫“题海战役”,这是用时间、汗水、泪水浇灌的成绩单。有一种情结叫“名校情结”——你是博士、硕士,你所毕业的学校是211、985吗?你的第一学历是重点大学吗?甚至于还要追溯,你中小学的出身可靠吗?

  这是一种由社会压力倒逼着的人生状态。种种社会压力最终都会变成家庭压力,所有压力的末端是孩子们稚嫩的肩膀和尚未足够成熟的心灵。到了高三,就是压力爆棚的时节,节节练、天天考、周周排名;然后2月调考、3月调考、4月调考,这些“磨你”考试让师生们不得安宁,卷入考试流水线链条的每个考生,他们所面临的压力恐怕不小于李娜在温网赛场上的压力。而所有压力的时间结点和出口,似乎都在高考成绩放榜这一天。

  考试前,学校充斥着魔鬼训练加不切实际的虚妄口号,诸如什么“没有高考,你玩得过富二代吗”、“没有高考,你赢得过官二代吗”,什么“血狼精神,与我同在”,或者“今日疯狂,明日辉煌”,再不就是“志与天齐,挑战极限”之类的。高考是否会出现人生真正的命运转机,是否真的会一考定终身,且不细论,单是某些口号本身就充满戾气,为无处安放的失败青春埋下了伏笔。

  高考发榜之后,媒体钟情的是状元们,其报道和宣传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“人生得意须尽欢”的快乐,透露着赢者为王的霸气。学校也忙不迭地进行各种高考总结,渲染着“同类学校第一名”之类的豪情。此时,向隅而泣的是爹不疼娘不爱的落榜生,他们除了靠自己的意志疗伤,鲜见学校和社会组织提供心理疏导的。

  既然全社会已经把高考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那又为什么没有配套措施来抚慰失败者的心灵?

(原标题:谁让高考变成博命游戏)

分享到: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  • 新闻河南强奸多名幼女官员死刑复核书公布
  • 体育巴里奥斯称合同逃税 上诉FIFA禁赛恒大
  • 娱乐网友曝李天一同伙背景:家境殷实无后台
  • 财经刘铁男案新人物:退休3年亲密搭档被带走
  • 科技苹果iWatch商标中国注册或遇麻烦
  • 博客律师:如果藏獒咬死女童案发生在美国
  • 读书他改变了二战进程:死于日本的苏联谍王
  • 教育校园情侣毕业领证 拍微电影记录爱情(图)
  • 育儿中国好老爸:男子给女儿当人肉秋千(图)